積極管理氣候風險 提升區域氣候韌性
香港位於充滿活力的大灣區(GBA)內,正面臨日益嚴峻且日益不確定的氣候風險。大灣區容易受到極端天氣事件影響,如颱風、暴雨、洪水及海平面上升,而這些風險更因氣候變化而不斷加劇。例如,2023年的颱風蘇拉及隨後破紀錄的暴雨,導致約22.2億港元1 的經濟損失,鄰近城市珠海亦損失約6,000萬人民幣2 。
有研究預測,到2100年,約15%至28%包括香港在內的大灣區沿海住宅區或因風暴潮與暴雨等複合氣候事件而遭受水浸3 。日益嚴重的威脅促使整個大灣區需要從被動的災後應對,轉向積極主動的氣候風險管理。
積極管理管理的重要性
積極風險管理(Proactive Risk management)是指在災難發生前,投資於氣候適應措施,以增強抵禦能力及避免暴露於災難之中,而非僅依賴災後恢復或保險等風險轉移機制。例如,為提升防洪能力,應強化防洪閘門、防波堤、排水管道及地下雨水儲存設施至關重要。這些投資應根據未來氣候情景設計,旨在減少損害、保護性命與財產,並降低長期經濟成本。單靠被動應對往往為時已晚,且無法處理風險的根本原因。此外,風險轉移機制無法增強抵禦能力,使地區持續暴露於風險之中。在適應措施上的資金支出應該被視為一種明智的投資,而不僅僅是一項支出。有研究4 顯示,每投入1美元於減少災害風險(適應措施),即可避免4至11美元的災害損失,某些策略的效益成本比甚至高達60:15 。
跨業界合作提升區域氣候韌性
提升氣候韌性(Resilience)需要跨部門的努力與合作。香港政府已推行如「跑馬地地下蓄洪計劃」及「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等項目6 ,以加強城市防洪能力。除了人造基礎設施,採用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如濕地復育與綠化城市空間,也能協助傳統基建吸收雨水與增加生態韌性。跨境合作亦有助於加強環境保護與氣候監測,促進更有效的區域性氣候適應。
企業在提升大灣區氣候韌性方面亦扮演關鍵角色。包括發展商、投資者及企業在內的各類持份者,必須在項目設計、投資策略及企業管治中納入氣候風險考量。這包括將氣候風險評估納入資產組合管理,並實施氣候適應措施,以保障資產價值並確保長遠的財務韌性。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具備優越條件推動公私營合作夥伴關係及綠色金融機制,從而動員資本支持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及氣候適應項目。7
保險業在建立氣候韌性中的角色
保險公司作為最後一道防線,承擔客戶選擇轉移的剩餘風險。然而,我們的角色遠不止於此。作為蘇黎世保險集團旗下的風險諮詢業務部門,Zurich Resilience Solutions (ZRS) 致力與客戶攜手合作,強化各道防線,協助將剩餘風險降至可控與可負擔的水平。我們提供獨特見解、專業知識與實用解決方案。透過協助企業了解氣候災害對營運的潛在影響、量化相關風險並實施有效的適應策略,我們提升企業作出明智決策的能力,並確保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需要轉變思維,將重點放在預防,而非僅僅依賴災後重建與恢復。投資於風險減緩與預防措施,以更全面應對氣候相關災害。透過針對處理現有弱點與潛在未來風險,我們可以建立更安全、更堅韌的社區。
蘇黎世保險集團已推出最新的氣候風險應對白皮書,政府、保險公司和社區相互合作的建議,以應對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帶來的日益嚴峻的挑戰,請按此閱讀,或聯絡我們的氣候變化及可持續性風險顧問袁見文先生(ken.yuen@hk.zurch.com),討論增強機構氣候韌性的策略。
備註:
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25603225000189
2 https://www.hko.gov.hk/en/informtc/saola23/report.html
4 https://iccsafe.org/wp-content/uploads/NIBS_MSv2-2018_Interim-Report-summary.pdf
5 https://www.undrr.org/publication/global-assessment-report-disaster-risk-reduction-2015
6 https://www.dsd.gov.hk/Documents/SustainabilityReports/1617/tc/sponge_city.html
8 https://www.zurich.com/commercial-insurance/services/climate-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