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撕裂多久自然好】可不做手術?詳解受傷症狀及治療方法

意外及健康文章2025年9月17日

分享此文章

半月板撕裂常見於運動意外,很多人關心半月板受傷多久會好,能否自然痊癒或需手術。本文詳解半月板受傷症狀、診斷、治療及復健建議,助你安全回復活動力。


目錄(點擊跳往相關段落)

 

什麼是半月板?半月板的結構與功能

半月板是膝關節內一組新月形的軟骨組織,位於大腿骨(股骨)與小腿骨(脛骨)之間。每隻膝蓋各有兩塊半月板,分別是內側半月板和外側半月板。半月板的主要結構由強韌而具彈性的纖維軟骨組成,既能承受壓力,又具一定的伸展能力。

半月板的功能十分重要。首先,它能分散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減低骨頭之間的直接摩擦,從而保護關節表面不易磨損。其次,半月板有助於穩定膝關節,提升關節的活動靈活度,並吸收日常走路、跑步或運動時產生的震盪。半月板亦能協助關節內的滑液分布,促進養分供應及維持膝蓋健康1

如果半月板受傷或撕裂,膝關節的穩定性及保護作用便會減弱,容易引發疼痛、腫脹,甚至影響日後的活動能力。

半月板結構示意圖
圖片來源:香港專科

 

半月板受傷成因

半月板受傷成因可分為先天性、創傷型及退化型2

先天性碟形半月板

部分人士天生半月板形態較為圓闊,稱為「碟形半月板」。這種結構異常會令半月板容易在活動時受到夾擠或磨損,增加撕裂和卡住的風險。碟形半月板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兒童,部分患者甚至在沒有明顯外傷下也可能出現半月板問題。

運動與工作中外力創傷

半月板撕裂最常見於激烈運動或工作時受到外力撞擊或扭傷。例如足球、籃球、網球等需要急停、轉身、跳躍的運動,膝關節在承受突然扭力時容易令半月板受損。此外,長時間蹲跪、搬重物或從事重複膝蓋動作的工作,也會令半月板長期受壓,提升慢性傷害的風險。

十字韌帶受傷

前或後十字韌帶損傷不僅會影響膝關節的穩定性,還會間接增加半月板受傷的機會。韌帶受損後,膝蓋活動時容易出現不正常的受力分佈,令半月板更容易受到磨損或撕裂。若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同時受傷,復原及治療時間通常會較長,需特別留意。

退化型半月板撕裂

隨著年齡增長,半月板結構會逐漸退化、變薄及失去彈性,令它更容易因日常活動或輕微扭動而撕裂。這種退化型半月板撕裂多見於中高齡人士,往往不是因為明顯外傷,而是長期磨損積累所致。

 

半月板撕裂的症狀3

半月板撕裂的症狀會因為受傷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主要可分為急性撕裂和退化性撕裂兩大類。

急性撕裂

急性撕裂通常發生在運動或意外受傷後,症狀多數來得突然而明顯。常見的急性症狀包括:

  • 膝蓋劇烈疼痛,尤其在扭動或彎曲時加劇
  • 膝蓋腫脹,受傷後數小時內明顯出現
  • 膝關節有「卡住」或「卡咇」的感覺,有時甚至無法完全伸直或彎曲
  • 行動時感到無力、不穩,或有膝蓋「鬆脫」的情況
  • 有時會聽到或感覺到膝關節內有「啪」一聲

退化性撕裂

退化性撕裂多見於中高齡人士,症狀通常較為緩慢及不明顯。這類撕裂的常見症狀包括:

  • 膝蓋隱約酸痛,活動或長時間站立時加重
  • 關節僵硬,早上起床或久坐後感覺明顯
  • 膝蓋偶爾腫脹,但多為輕微反覆發作
  • 行動時有「沙沙聲」或輕微卡住的感覺
  • 膝關節活動幅度逐漸減少,但多數仍可日常活動。

 

半月板受傷會自然好嗎?會有後遺症?

不少患者關心半月板撕裂後是否可以自然痊癒。其實,半月板能否自然修復,主要取決於撕裂的位置、大小及嚴重程度。

半月板分為「紅區」、「紅白區」和「白區」 4

  • 紅區(red–red zone):位於半月板外圍,血液供應較豐富,若撕裂位於此區且傷口較小,配合適當休息和物理治療,有機會在數星期至數月內自然癒合。
  • 紅白區(red–white zone):位於半月板中間,血液供應較少,修復能力介於紅區和白區之間。
  • 白區(white–white zone):位於半月板中央,血液供應較差,這類撕裂往往較難自我修復,即使休息或物理治療,癒合機會亦較低。
半月板結構示意圖2
圖片來源:新衡物理治療所

此外,年齡也是重要因素。年輕人的半月板組織活性較高,較容易自我修復;而隨著年紀增長,半月板組織退化,癒合能力亦會下降。 半月板撕裂後遺症 不少人或許低估了半月板撕裂的嚴重性,但事實上,這類損傷的影響可以遠超預期。短期內,半月板撕裂會明顯削弱身體活動能力;如未及時接受適當治療,傷勢更可能逐步惡化,導致長遠後遺症,不但影響工作和運動表現,亦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5
  • 肌肉萎縮與行動障礙:半月板損傷後,膝蓋承托力減弱,脛骨與股骨之間容易出現直接碰撞,造成疼痛,令患者不自覺減少用力和活動。隨時間推移,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可能出現萎縮,即使經過復康,部分人士仍可能面對行動上的障礙或肌力不足。
  • 活動幅度受限與運動表現下降:半月板的健康對於膝關節的靈活度十分重要。一旦出現撕裂,膝蓋活動幅度可能減少,某些需要扭動或發力的動作(如運動員轉身、爆發性動作等)會變得困難,影響運動表現甚至日常活動。
  • 關節提早退化與關節炎風險上升:半月板負責分散膝關節壓力,若功能受損,關節軟骨會承受更多磨損,增加提早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即使接受過手術治療,部分患者仍有機會較早出現關節炎,尤其在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後,關節保護力進一步減弱。

  •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部分輕微撕裂有機會自然癒合,但若症狀持續、出現關節卡住、無力或反覆腫脹,建議及早求醫,避免延誤治療導致關節長遠受損。

     

    診斷流程

    醫生會根據病人病歷、症狀及臨床檢查,再配合影像學檢查以確認半月板的受傷情況。

    MRI影像學檢查

    磁力共振(MRI)是診斷半月板撕裂最準確和常用的影像工具。MRI能清楚顯示半月板的結構、撕裂位置及嚴重程度,同時評估膝關節內其他軟組織(如韌帶、軟骨)是否受損。MRI檢查無輻射,安全可靠,特別適合需要詳細評估膝蓋問題的患者。

    何時需要X光與其他檢查

    雖然 X 光不能直接顯示半月板,但在某些情況下仍有其重要作用。例如,醫生懷疑骨折、關節變形或退化性骨關節炎時,會安排 X 光檢查以排除其他骨骼問題。此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超聲波或關節鏡等檢查,作為輔助診斷工具,尤其在病情複雜或症狀持續惡化的情況下。

    總括而言,MRI是診斷半月板撕裂的首選6,而X光及其他檢查則有助全面評估膝關節健康,協助醫生作出最合適的治療建議。

     

    半月板撕裂保守治療7

    對於症狀較輕微、撕裂範圍細小或位置適合的半月板撕裂,醫生一般會建議先採用保守治療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手術風險。保守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症狀、促進癒合和恢復膝關節功能。

    休息與避免負重

    受傷初期應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負重,讓半月板有時間自我修復。可以使用拐杖或護膝,減輕膝蓋的壓力。

    冰敷與止痛

    受傷後48小時內可進行冰敷,每次約15至20分鐘,有助減輕腫脹和疼痛。如有需要,可在醫生指示下服用止痛藥或消炎藥。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是保守治療的重要一環。物理治療師會根據個人情況設計針對性的運動,包括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及平衡訓練,幫助膝蓋逐步回復正常活動能力。

    日常護理與復健

    患者應注意避免長時間蹲跪、盤腿或重複性扭轉膝關節的動作,以免加重損傷。隨著症狀改善,可在專業指導下逐步增加活動量。

    大部分輕微至中度的半月板撕裂經保守治療後,症狀會在 6–8 週內明顯改善。如經一段時間後症狀未見好轉,或出現關節卡住、無法伸直等情況,則需進一步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半月板非手術治療撕裂 - 衝擊波療法

    對於輕至中度的半月板撕裂,除了傳統的保守治療外,衝擊波療法能為患者提供另一種非手術創新治療方案。

    衝擊波療法透過高能量聲波刺激受損組織,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細胞修復,從而減輕疼痛、改善腫脹並加速復原。此療法無需開刀,副作用較少,治療過程較為簡便,適合不希望接受手術但又希望加快康復的患者。

    需要留意的是,衝擊波療法主要適用於半月板結構尚完整或撕裂較輕的情況。對於嚴重或大範圍撕裂,衝擊波的效果有限。若經過保守治療或衝擊波療法後,症狀仍未見明顯改善,或影響到日常生活與膝關節功能,醫生便會考慮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至守護保費回贈意外保障計劃

    • 曾索償仍可獲全數保費回贈(並不會扣除先前任何賠償金額)
    • 只需10年保費,即可享15年意外保障,期滿時更可獲高達105%保費回贈
    • 意外身故及傷殘賠償保障最高達200萬港元
    • 每次意外醫療費用可實報實銷,賠償包括但不限於外科手術、X光檢查、脊椎治療、物理治療、跌打及針灸等
    • 意外住院現金賠償保障包括香港以外醫院
    Zurich Guard Key Visual

    【限時優惠】首月總保費1港元 (節省超過1,000港元*!),送首年免費保健通行證(價值390港元) ,優惠期有限,立即投保!

    *以投保至守護保費回贈意外保障計劃選項4保費計算

    立即投保了解更多

     

    半月板撕裂手術治療8

    現時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半月板修復、部分切除半月板,以及半月板置換或移植。「「至守護」不僅賠償因意外引致的手術費用,更提供每日高達800港元的住院現金賠償,助您應對突如其來的住院開支。

    半月板修復

    半月板修復手術適用於撕裂位置靠近半月板外側(紅區),因這部分血液供應較好,癒合機會較高。醫生會以關節鏡技術將半月板裂口縫合,保留更多原有組織。這種方法對年輕患者或新鮮撕裂特別有效,術後需配合復健,逐步恢復膝關節功能。

    部分切除半月板

    當撕裂範圍較大、組織無法修補或屬於白區(血液供應較差)時,醫生會選擇將受損的半月板部分切除(又稱半月板修整術)。目的是移除鬆脫或卡住的組織,減少症狀和防止進一步損傷。雖然手術恢復較快,但長遠而言,失去部分半月板可能增加關節退化風險。

    半月板置換或移植

    對於年輕、活動量大而半月板已大範圍缺損或切除的患者,醫生可考慮半月板置換或移植手術。這項手術會移植來自捐贈者的半月板,以重建膝關節的緩衝與穩定功能,但技術較複雜,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

    不同手術方式各有適應症和風險,應由骨科專科醫生根據撕裂情況、年齡及生活需要作出個別評估和建議。術後亦需積極配合物理治療,方可達致最佳康復效果。

     

    手術後需要多久復原?術後復康建議

    半月板手術後的復原時間會因手術類型、個人身體狀況及術後配合度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半月板修復手術的復原期較長,而部分切除手術則相對較快。

    復原時間參考

      一般復原時間 完全回復運動/劇烈活動
    半月板修復 6至12星期或更長 3至6個月
    部分切除半月板 2至4星期可恢復日常活動 6至8星期
    半月板置換或移植 需數月分階段復健 通常需數月時間

    術後復康建議

    • 遵從醫生指示:按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建議進行護理與復健,避免過早或過度活動,以防半月板再次受傷。
    • 物理治療:除了可作保守治療外,物理治療還可以在復康過程中發揮作用。物理治療師會安排肌力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及平衡運動,有助提升膝關節的功能及穩定性。
    • 控制腫脹與疼痛:可按需要進行冰敷及服用止痛藥,並適當抬高患肢減輕腫脹。
    • 逐步增加活動量:初期以輕度活動為主,隨膝蓋狀況改善,逐步恢復步行、上下樓梯及簡單運動。
    • 避免高風險動作:術後一段時間內,應避免蹲跪、跑跳及急轉等動作,以降低復發風險。
    • 定期覆診:按時回診,讓醫生評估康復進度並調整復健計劃。

     

    半月板受傷預防方法9

    • 強化肌力與保持關節靈活:定期鍛鍊大腿、臀部及小腿肌肉,提升膝關節的穩定性,配合拉筋和關節活動度訓練,能有效減低扭傷及半月板損傷的風險。運動前後做足暖身和收操亦十分重要。
    • 注意動作姿勢與選用合適裝備:無論運動或日常搬運重物,應保持正確姿勢,避免膝蓋過度彎曲或扭轉。參與高衝擊或需急停急轉的運動時,應選用適合的運動鞋或護膝,以加強保護。
    • 控制體重及早處理膝部不適:保持健康體重可減輕膝關節負擔,降低受傷及退化風險。如膝蓋出現不適、疼痛或腫脹,應及早求醫,避免延誤治療導致問題惡化。

    備註:

    1 資料來源:StatPearl,《Anatomy, bony pelvis and lower limb, knee lateral meniscus》。
    2 資料來源:Verywell Health,《7 Types of Meniscus Tears》。
    3 資料來源:Dr Andrew Dutton,《Meniscus Injury Recovery & Rehabilitation》。
    4 資料來源:Clin Sports Med,《Meniscus Form and Function》。
    5 資料來源:am730,《半月板撕裂「拖」出後遺症來》。
    6 資料來源:PubMed,《Meniscal tears of the knee: accuracy of MR imaging》。
    7 資料來源:Hip & Knee Orthopaedics,《Torn Meniscus : Effective Recovery》。
    8 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Meniscus Surgery》。
    9 資料來源:Theoretical and Natural Science,《Meniscus Tears: Risk Factor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Preventive Approaches》。

    免責聲明

    本材料中包含的資料只可作為參考之用,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的任何推薦或建議。 閣下不應僅憑本文所載的資訊作出任何決定。在根據本材料中的任何資訊採取行動前, 閣下應考慮個人情況並尋求獨立意見。

    蘇黎世保險(香港)(「蘇黎世」)從其認為可靠的來源獲取本材料中的資訊,但並不保證資訊的正確性、充分性和完整性。

    本材料中提及的保險產品由蘇黎世保險承保,並僅擬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銷售。如根據該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就任何保險產品或服務進行要約或邀約屬違法行為,本材料不應被視為在該司法管轄區銷售任何保險產品或服務的要約或邀約。

    此處提供的產品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保險合約的一部分。有關詳細產品特點及詳細的條款及細則,請參閱相關的產品冊子及保單條款。如有任何不同之處,請以保單條款為準。蘇黎世保險保留對所有事項的最終批核和決定權。

    未經蘇黎世保險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本材料中的全部或部分資訊。在任何情況下,蘇黎世保險均不對任何人因使用、依賴或分發本材料所載資訊而引起或與之相關的任何損害或損失負責。